“之前我們自己種菜賣給菜販子,一斤才幾毛錢。自從有機公社農場成立以來,我們一斤的菜可以翻兩至三倍的價格。”永春縣呈祥鄉呈祥村村民黃明林高興地說。近日,在該村有機公社農場,記者看到,一棵棵沾著新鮮泥土的上海青長勢喜人,農民們正忙著采收、整理、轉運。
“泉州市民對我們高山區的青菜認可度很高,他們普遍覺得這里的菜口感香糯、回甘度很高,因此回購率非常高,現在往往是產不夠銷,訂單情況非常良性。”呈祥有機公社負責人黃金麗介紹說,現在農場每天可以采收2000-5000斤的蔬菜,進行預冷處理后,第二天凌晨送往泉州的各大農貿市場。
看中了呈祥的高山生態資源,2020年年底,在農業行業打拼13年的黃金麗,帶著技術和資源返鄉創業,加入呈祥有機公社,開始種植黃金椒,做出來的辣椒醬獲得了很好的市場反響。2021年年底,有機公社又將眼光瞄準了“菜籃子”工程。黃金麗介紹,有機公社農場海拔600-1100米,根據特殊的海拔,可以匹配種植相應的農作物;同時,這里是梯田構造,通風、日曬效果更好,造就了果蔬特殊的口感和更高的營養價值, 所以農場又把種植的品項擴大了,包括葉菜、絲瓜,草莓、西瓜等。
光照、熱量、溫差成就了高山蔬菜獨特的口感,而水資源的缺乏,限制了農場的進一步發展,鑒于此問題,呈祥鄉積極與縣水利局對接溝通,爭取到了一筆15萬元的項目資金,用于建設滴灌、噴灌、攔水壩等水利設施。“目前該工程已經基本完工,能較好保障有機公社的生產灌溉。”呈祥鄉黨委秘書宣傳、統戰委員謝惠君說道。
農業產品質量上佳,外加呈祥鄉提供貼身服務,保駕護航,公社發展日益壯大。目前公社流轉了1000多畝農田,一年四季出產不同的農副產品,為當地村民創造了不少的就業崗位。黃金麗表示,單個工人在農場的年收入大概能達到3-4萬元。同時,在農產品的產銷中,公社架起了農戶和銷售商之間的橋梁。在利潤的分配上,公社則推行“6+3+1”的模式,即農戶占60%、銷售占30%、公社占10%。這大大提升了農民種植的積極性。
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加入到呈祥有機公社中,黃金麗表示,他們爭取在今年年底可以日產20000斤的農副產品,逐步把呈祥有機公社做成泉州和廈門的高山優質菜籃子工程,讓農業從業者的錢袋子鼓起來,助力農業產業發展,促進鄉村振興。(通訊員 蘇榆軸 章阿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