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交發集團自2017年成立以來,已緊密融入了市民的日常生活。
無論白天黑夜,亦或寒冬酷暑,分布在各行各業的數千名交發人,用不同的方式默默建設、守護著這座城,溫暖著大家的出行回家路。這群交發人中,有每天與市民打交道的公交駕駛員、客運場站的工作人員,也有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的高速公路設計師、大數據工程師……崗位不同,但堅守相同。
泉州交發集團推出全新策劃欄目——《講述交發人物》,講述各行各業的交發故事。
閩南網8月2日訊(閩南網記者陳玉玲洪方博濤通訊員吳奕欣)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致敬“八一”建軍節,本期聚焦交發大家庭里的退伍軍人。脫下戎裝,這群“最可愛的人”在各行各業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用擔當、行動詮釋軍人風范。
寒來暑往,從日出到深夜,在古城6.41平方公里的區域里,觀光電瓶車“小白”陪伴著市民、游客出行,充滿著人間煙火氣。把每位乘客安全送抵目的地、留下古城的繁華記憶,成為每個“小白”駕駛員肩上的擔當。在這一崗位上,就有不少退伍軍人。
90后駕駛員湯明煌就是其一。他的軍人夢始于幼時,打小跟著爺爺在電視上看閱兵節目,他對軍人這一職業產生了由衷的向往。2011年,18歲的湯明煌如愿參軍入伍,在天津成為了武警戰士。軍旅生涯中,他曾被評為“后勤保障先進個人”。2019年,退伍的湯明煌加入公交集團溫陵分公司,成為一名公交“擺渡人”,在工作中盡職盡責,受到同事和乘客的認可。
在公司里,還有十多名跟湯明煌一樣的退伍軍人。他們組織了一個名為“溫陵集結號”的微信群,大家日常在群里交流、學習。
今年3月泉州發生本土疫情期間,湯明煌也主動請纓前往一線參與疫情防控工作。“雖然我已經離開了部隊,但是有句話我記到現在。”湯明煌說,部隊有句口號叫“拉得出、打得贏”。
用他自己的話說,無論是在部隊,還是現在的崗位上,都要把部隊的作風和精神亮出來。特別是如今,泉州申遺成功一周年了,作為“古城名片”的“小白”也越來越頻繁承擔各類活動任務,“小白”駕駛員們也因此扛起更重的責任,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播泉州古城文化。
目前,他還在學習備考A3駕駛證,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
另一名退伍軍人的陳志明,是與“小白”同年亮相古城街頭的駕駛員。2011年,陳志明從廈門邊防支隊退伍。當兵8年,他嚴格要求自己,歷練出吃苦耐勞、細心擔當的行事風格。“小白”駕駛員的崗位冬冷夏熱,每出一趟車都會在路上“轉悠”9個小時,陳志明堅持每一次都仔細檢查車況、清潔車廂,做足準備工作再出發。
因為做事靠譜,他被推選為“線路長”,大家都習慣稱呼他為“陳隊”。在日常工作中,線路長承擔著“上傳下達”的角色,要負責安排好上級交辦的任務,還負責收集駕駛員們的反饋意見,帶好隊伍。
交發的大家庭里,退伍軍人們脫下軍裝仍舊退役不褪色,保持良好的戰斗作風。在駕駛員、安全員和各個后勤保障管理的崗位上,貢獻著力量,守護著我們生活的泉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