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起正式生效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轉眼已實施逾7個月。
RCEP為我省農產品出口注入新動能。圖為福建省祥云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內,員工正在處理生產線上的銀耳。本報記者 游慶輝 攝
面對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生效半年的RCEP給福建帶來了什么?從完成“建群”到真正開始“群聊”,福建企業和他們的貿易伙伴擦出了怎樣的火花?
逐步降低的關稅
福州鴻藝飾家工藝品有限公司主要向日本出口塑料文件夾、洗衣袋、塑料托盤等日常生活用品,出口商品品類繁多。
“以文件袋產品來說,憑著RCEP原產地證書,在日本的進口關稅稅率由原來8%降為7.2%,進一步增強了價格優勢。”該公司關務負責人介紹,1—6月公司共申領RCEP原產地證書421份,貨值金額達5120萬元,幫助企業穩住了訂單,上半年出口日本產品同比增長了15個百分點。
RCEP成員國都是我省重要的經貿合作伙伴。根據協定,區域內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將最終實現零關稅。尤其是中國、日本兩個貿易大國首次建立了自貿協定關系,86%的中日貿易商品將最終取消關稅。
除了關稅的直接降低,RCEP原產地累積規則下,原產地標準判定更加靈活。
廈門富士電氣化學有限公司便因此獲益。
富士電氣主營業務中有一項為加工鎳氫電池組出口,年出口貨值近2億元人民幣。公司關務人員賴曉梅清楚記得,去年底他們曾向海關申請輸往韓國的優惠原產地證書,但因為鎳氫電池組的原材料大部分來自日本,無法申請優惠原產地證書。
RCEP生效后,這一局面改變了。
新規下,產品生產中所使用的協定其他締約方的原產材料,可視為產品生產所在締約方的原產材料。這樣,日本的原材料可以視為“原產成分”,鎳氫電池組就能滿足“中國制造”的標準,今年以來,公司出口韓國的鎳氫電池組都享受到了零關稅待遇。
此前業內普遍認為,RCEP的關稅減讓和更容易滿足的原產地累積規則,有助于助力我省機械電子設備等優勢產品的出口,同時我省可擴大進口先進技術設備和資源性產品,助推產業升級和消費提質。
統計數據顯示,1—6月,福州海關共簽發出口貨物RCEP原產地證書2318份,簽證金額10.5億元;廈門海關共為廈門市332家出口企業簽發RCEP原產地證書5107份,貨值約合23.8億元人民幣,出口企業可在進口國享受關稅減免超2300萬元人民幣。
然而降稅對外貿的刺激效果并未立竿見影。上半年我省對RCEP貿易伙伴進出口增長5.8%,低于進出口總值12.4%的增幅,對日進出口還出現了小幅下降。
福建農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副教授鄭義分析,這不是我省特有的現象,是全國的共性問題。協定對關稅減讓的承諾是有時間進度的,比如中日之間直到生效第11年,兩國零關稅占比才有跨越式提升。各國落實RCEP的開放承諾,企業熟悉、適應、應用RCEP規則也需要時間。
重新布局的產業鏈
近年來,不少福建企業嘗試逐步將一些制造業環節向東盟國家轉移,而研發、設計總部扎根本土。
這與RCEP鼓勵生產商在各締約方區域內進行生產資源配置,加強上下游產業協調的方向不謀而合。
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基地商會會長陳蒼松介紹,泉商在東南亞投資的紡織服裝企業就有兩三百家,九成紡織品原材料需要從我國企業進口,“RCEP的原產地累積規則對于泉州眾多出口企業尤其是跨區域高度分工合作的紡織服裝產業而言,更為有利”。
雙喜集團每年從泉州總部配送價值20多億元的紡織服裝面料、布料、輔料到東盟地區其他服裝生產廠。在董事長楊培峰看來,RCEP必然帶動更多泉州企業通過布局東南亞來規避歐美的貿易壁壘,建立更精細、完善的產業鏈分工體系。
盡管是大勢所趨,但“走出去”卻非坦途。
福建優安納傘業科技有限公司則嘗試了多條腿走路。
早在2016年,該企業就在孟加拉設立了加工廠,主要供應當地市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節奏,如今當地工廠仍處于去庫存階段。但這也讓公司把精力集中在了公司品牌建設、產品創新研發,以及生產線自動化上,在國內市場的開拓也頗有成績。
優安納研發的“傘布自動化軋邊裝置”是科技部立項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可完全替代傳統人工手動縫紉,節省30%人工成本。他們還參與了制傘業首家智能工廠的創立。傘中棒裝配過程中的10多個繁雜手工工序可用機器替代人工,還可全天候生產。
在該公司總經理王翔鵬看來,中國在勞動生產率、數字化轉型和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優勢是東南亞地區無法比擬的,RCEP原產地區域累積規則也使得一些高端生產線轉移的需求不再那么迫切。
鄭義提醒道,在區域生產鏈重構過程中,我省相關產業將面臨更加公平也更加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企業建立起新的核心競爭力迫在眉睫。
“深化產業合作需要雙向發力。”省社科院副院長李鴻階建議,一方面鼓勵我省優勢產業對外投資。支持企業與RCEP成員國開展礦產資源、現代農業開發合作,積極拓展境外工程承包市場。一方面要推進產業鏈招商,聚焦RCEP成員國世界500強企業,優化產業鏈布局,積極吸引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半導體、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龍頭企業落地。
有待進一步釋放的紅利
如今,申領被譽為國際貿易“紙黃金”的原產地證書需要幾個步驟?
在廈門,海關積極構建原產地證書申領一體化平臺,將窗口發證模式升級為“居家申領”+“社區出證”+“城區寄證”模式,構建了全鏈條、跨部門、跨區域的協同申領體系,真正實現“隨時領、隨處領”。
目前,廈門海關原產地證書的辦理已經實現全程網上辦理,足不出戶打印,24小時取證,辦理時間從2個工作日縮短到3分鐘。
無獨有偶,福建申遠新材料有限公司今年1月開始從日本進口液態硫磺,因日本出口方原因遲遲無法獲得日本官方簽發RCEP原產地證書,面臨無法享受RCEP進口關稅減讓的問題。“海關人員及時進行政策宣講和申報指引,指導我們先辦理了原產資格申明形式擔保放行,之后再憑日本官方補發的原產地證書享受關稅優惠,切切實實降低了進口成本。”公司關務人員說,1—6月該企業通過先擔保進口后補產地證的方式共進口液態硫磺4.6萬噸,享受稅款減讓90余萬元。
為更好對接RCEP規則,我省出臺了《福建省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若干措施》等舉措,海關等相關部門也進行了制度創新和優化。尤其是《若干措施》,分別從加快貨物貿易高質量發展、深化投資合作、優化口岸大通關、打造運用高水平平臺等10個方面提出32條措施,推動全省上下搶抓RCEP機遇。
“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制度創新舉措才是RCEP的最大紅利。”鄭義指出,這將為我省擴大開放和倒逼相關體制機制優化升級提供強有力的動力。如何真正落到實處,是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政府部門要切實幫助企業增強RCEP規則應用水平、解決企業在應用RCEP規則中的疑問、疑慮和疑難。
結合我省實際,他還建議,關注閩臺經貿合作機會增加。由于臺灣地區被排除在RCEP之外,石化、紡織、機械等傳統產業將受到負面沖擊,產業轉移和外遷的可能性增大。我省在對臺工作中位置特殊、優勢明顯,是承接臺灣地區產業轉移的首選地之一。在RCEP的影響下,如何吸引更多的臺商來閩投資,也是值得一做的一篇大文章。
由于剛剛生效過半年,RCEP短期內同已經實行多年的中韓、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比,在個別具體產品的關稅減讓力度上可能存在差異。“但它是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自由化三位一體的、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涉及的開放部門更多,水平更高,隨著時間的推移,關稅減讓力度也會更大,長遠看更有利于區域貿易發展。”李鴻階呼吁政府企業充分認識RCEP的重要性,“積極對接,有為才能有位。”(福建日報記者 鄭璜)